
严重子宫内膜损伤的治疗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发现,干细胞移植在子宫内膜损伤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治疗为子宫内膜损伤后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随着频繁的宫腔手术和宫腔内手术的普及,宫腔粘连的发生率和检出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妇女继发性不孕的第二大原因。严重的子宫内膜损伤的治疗是一个棘手的临床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干细胞移植在子宫内膜损伤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治疗为子宫内膜损伤后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01 子宫内膜损伤的病理基础
在目前的研究中,子宫内膜损伤后,电镜显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线粒体均肿胀,线粒体嵴缩短,甚至出现液化的囊泡;内质网扩张,核糖体数量减少。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结构松散,大量成纤维细胞聚集,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细胞器,内质网数量增加,线粒体略微增大。在基质中,大量的胶原蛋白弥漫或聚集,毛细血管变窄或关闭,没有发现血细胞。
此外,内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也很明显。当损伤涉及子宫内膜基底层时,不活跃的立方柱状上皮取代了腺上皮,腺体稀少且不活跃或囊性扩张,钙化或骨化的纤维组织取代了间质细胞,功能层和基底层之间的边界不清晰,被对激素无反应的单层细胞取代。在子宫内膜基底层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在子宫内膜损伤部位聚集,引起急性或慢性炎症,分泌多种炎症介质,导致子宫内膜细胞和腺体再生不活跃,子宫内膜耐受性降低。
02 子宫内膜损伤后病理修复的结果
一旦频繁的宫腔操作、感染和一些药物的使用损伤了子宫内膜的基底层,就会造成子宫内膜细胞和腺体的再生障碍,新生血管受损,子宫内膜难以实现自我修复。临床上常见的子宫内膜薄和宫腔内粘连(IUA)就是子宫内膜损伤后内膜修复受损的结果。虽然对薄型子宫内膜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薄型子宫内膜是指子宫内膜厚度低于胚胎着床所需的阈值厚度'通常子宫内膜厚度>7mm是保证胚胎着床的前提条件。
已有研究表明,怀孕率与患者的年龄和胚胎质量没有很大关系,但随着子宫内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子宫内膜薄的患者通常对药物反应低或没有反应,导致子宫内膜耐受性降低,影响胚胎植入,增加流产的风险,这是导致不孕的一个重要原因。
子宫内膜基底层的严重损伤是(IUA)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报道称90%以上的IUA是由于子宫内膜损伤后的病理修复所致。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子宫内膜损伤后难以再生修复,可能与子宫内膜基底层干细胞数量减少或缺乏,或功能受损有关。外源性补充干细胞可能成为修复子宫内膜损伤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03 干细胞在修复子宫内膜损伤中的作用
由于干细胞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它们在再生医学和免疫治疗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根据各种动物实验模型和临床实验,发现干细胞在修复子宫内膜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认为干细胞发挥作用和发挥治疗作用可能有以下机制。
分化为子宫内膜细胞和/或血管细胞的能力
干细胞具有较高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力,广泛存在于全身各种组织中,并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进行扩增,在一定条件下具有 "横向分化 "或 "跨线分化 "为神经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血管细胞和其他细胞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分化为神经元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
由于这一特性,干细胞是组织工程研究的首选种子细胞。对于子宫内膜损伤的患者,国内外对干细胞的分化潜能是否能使受损的子宫内膜再生,从而补充缺失的子宫内膜做了很多研究。都发现干细胞向子宫内膜样细胞方向分化的可行性,这为子宫内膜损伤后应用干细胞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血管再造是子宫内膜损伤后修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应用细胞因子、细胞或其他物质来刺激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以改善组织的血液和氧气供应,从而促进组织修复,被称为治疗性血管化。基于干细胞的治疗性血管再造。首先要求移植的干细胞具有趋化和迁移的能力,也称为归巢能力,即迁移到损伤的特定区域并定居,然后发挥各种组织修复功能。